机械工业“十三五”:立足新常态 积聚新动力
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三次会员大会2016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精神,总结“十二五”和2015年工作,分析形势,凝聚共识,提出“十三五”行业发展和2016年重点任务,努力以良好开局为“十三五”发展奠定基础。
中机联会长王瑞祥在会上作了题为《立足新常态 积聚新动力 为开创机械工业“十三五”发展新局面努力奋斗 》的工作报告。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。
2015年及“十二五”行业发展简要情况
2015年,机械工业在困难形势下实现了温和增长。1-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5%,低于上年增速4.5个百分点,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.98万亿元,同比增长3.32%,实现利润总额1.6万亿元,同比增长2.46%,实现税金总额8869亿元,同比增长5.08%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665亿美元,同比下降8.13%。其中进口2777亿美元,同比下降14.06%;出口3888亿美元,同比下降3.36%,实现贸易顺差1110亿美元。
在公布的64种主要产品中,产量增长的有18种,占比为28.13%,产量下降的有46种,占比为71.87%。其中大型拖拉机产量为7.74万台,同比增长33%,数控机床产量为23.5万台,同比下降9.53%,发电设备产量1.1亿量、坚持自主创新、发展智能制造、现代制造服务业以及探索新型营销模式等方面,取得了积极成果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机械行业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和复杂形势,深入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,全面实施行业“十二五”规划,大力推进转型升级,取得了新成绩。
一是产业规模实现持
二是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不断增强。随着我国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阶段转变,机械工业增速进入平缓增长的新时期,同时,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。主要表现为:与民生、消费相关的产品或行业增长较快,运动型多用途汽车(SUV)、食品包装、农业、环保机械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与智能、绿色相关的行业产销形势相对较好,仪器仪表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。特高压输变电、抽水蓄能机组、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等发展势头均好于常规产品。
三是实施创新战略取得显著成果。大型核电、水电、火电和风电设备、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、油气长输管线关键装备、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等高端设备自主研发取得突破,燃用准东煤350MW超临界锅炉研制成功试验台等平台相继建成,部分领域已达世界同行先进水平。企业与用户、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步伐加快,合作模式推陈出新,成效日益显著。
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。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0年增长30.35%回落至2015年的9.7%,前期快速扩张的趋势明显趋缓。同时投资结构有所改善,2015年用于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9.02个百分点,而且其比重占行业投资总额的27.9%,比2010年提高7.43个百分点。区域结构继续向政策预
五是行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。智能制造、“互联网+”开始起步。自动生产线、数字化车间、现代物流等已在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形成一定规模;传统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已开展了“互联网+”的尝试。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出现。融资租赁营销模式在冶金、矿山等一批成套项目上开始探索,农机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开始应用,传统企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持续推进。
同时,多种所有制企业全面发展
总体看,机械工业在遭遇困难、面临诸多矛盾问题的背景下,经过全行业努力,各项任务基本完成,实现了“十二五”圆满收官。
当前经济形势和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,也是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。正确研判形势,坚定发展信心,厘清发展思路,确定目标任务,是我们开局起步的重要前提。
(一)当前经济形势
从国际形势看,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,不确定性、不稳定性较大,出现突然性事件的可能性也较大,国际关系挑战,需要着力应对好总需求收缩、产业结构调整、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、资本跨境无序流动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同时要应对好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从国内形势看,中国经济形有波动、势仍向好,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经济韧性好、潜力足、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,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,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。目前,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,“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。“一带一路”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8.2%。中国经济换挡不失速,新动能在加快形成。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,我们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。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,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,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,出口优势与参与国际分工模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。
(二)需要把握的要点
在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挑战任务面前,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,以“五大发展理念”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,在思想认识上注意把握以下三点。
一是科学研判形势,保持发展定力。要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。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
要深入认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、把握新常态、引领新常态,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。认识新常态的主要特内涵,认识其内在必然性,克服概念混淆滥用和把新常态当做避风港的倾向,增强主动作为、勇于创造的主观能动性。
二是强化发展新理念,筑牢思想根基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是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新的发展理念是指挥棒,要坚决贯彻。对不适应、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、行为和做法,要立即调整、坚决纠正、彻底摒弃。并强调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,要一体坚持、一体贯彻,不能顾此失彼,也不能相互替代。
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在创新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机械工业要实现由大到强,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,实现智能转型,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,紧紧把握创新这一牵动发展全局的“牛鼻子”,脚踏实地,锲而,实现清洁生产,提供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,为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。开放,优势互补,实现行业、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发展。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“十三五”各项工作的思想法宝,要深入学习,领会实质,自觉践行。
三是找准问题症结,凝聚行业共识。经过“十二五”发展,我国机械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,发展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。但大而不强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症结。主要表现为:自主创新能力薄弱,共性技术、关键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高,中低端产能过剩,市场需求不足,恶性竞争加剧,经济效益增长缓慢,经营环境趋于严峻。在世界经济低迷、我国经济发展“三期叠加”的背景下,机械工业实现提质增效升级、完成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。
当前,我们要统一思想,提振信心,正视眼前困难和问题症结,看到外部和自身的有利条件,分析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矛盾,提高换挡降速的容忍度,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要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,形成行业上下一,新发展需要新理念新精神,全行业要坚定信念,凝心聚力,为实现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(三)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
结合当前形势,按照国家整体部署要求,2016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: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效升级,以良好开局为“十三五”发展奠定基础。
重点工作任务是:
1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,推进行业稳增长。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前提。困难形势下,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色化重大技改项目和示范工程,坚持技术突破与质量品牌培育并重,提高产业供给质量和产需对接水平,多措并举拓展市场空间。要持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,促进企业内部挖潜、降本增效。
中机联将继续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,建设运用“机械工业运行监测及预警系统”,配合开展电线电缆、产品,促进行业提质增效。经过全行业努力,实现2016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5.5%,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3.5%左右的预期目标。
2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,加快产业优化升级。要本着“优化存量、引导增量、主动减量”的原则,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于工业平均水平的目标。
中机联将充分运用现有的对外合作关系和相关的资源资质,与专业协会、地方行业组织一道,继续在氛围。将继续加强企业管理、企业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工作,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。今年下半年,中机联将组织召开第二届机械工业科技大会,总结谋划工作,提出加强行业创新的措施意见。
4、以智能制
中机联系统要整合资源优势,发挥联动效应,主动在智能制造专项行动中做好服务。要以搭建机器人产业发展平台为切入点,努力推进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,发挥试点示范企业的标杆作用,加快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建设工作。计划今年下半年,组织召开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、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。
5、以改革为动力,实现中机联创新发展。当前,按照中央总体部署,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第一批试点已经启动,中机联列为第三批,预计2017年进行试点。这次改革主要是从机构、职能、资产财务、人员管理、党建外事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实行分离,按照去行政化和社会化市场化要求,促进行业协会实现依法自主发展。脱钩改革后,中机联与国资委、中机联与系统单位之间的代管关系将发生变化。中机联系统党的关系将隶属于国资委党委管理,并维持现有的两级管理体制。原中机联系统的事业单位将实行分类改革,按照职能分别划转相关行政部门管理。
为稳妥实施改革,中机联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,积极参与有关改革和配套文件政策等调研工作,召开系统单位座谈会,听取情况意见,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诉求建议,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,初步形成了中机联改革的初,更好服务于行业发展;强化智库和资源建设,搞好产业和自身发展的顶层设计,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,对接行业企业及会员需求,拓展服务领域,提升服务水准,努力构筑和强化中机联业务品牌的高端性和权威性,真正做到让政府、行业和会员信得过、靠得住、离不开。
网址:http://taifengzrx.kuqiw.cn/news/itemid-19313.shtml